多读书 勤思考 教学必备的

时间:2015-09-16   投稿:miswang   在线投稿:投稿

教师必备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长流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生活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现代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

作为现实社会中的学习个体,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每个人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是取决于这些。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一个只教眼前书而不广泛阅读的教师是不可思议的。勤奋地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  

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却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情。

只有真正把自己作为工作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时时想到肩上的责任,制订出周密的工作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主动地做好一切积累,包括在什么时间读哪些书都要规定在计划之中,这样才会觉得时间没有白白浪费。  

作为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和经历方面的欠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缩短知识更新的周期。一次性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必须持久地学习,并且在读书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实践反思和感悟积淀,才能学得真知,悟得真理,进而厚积薄发,才能成为博学多才、富有书卷气的教师。  

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培养教师的学校叫师范,英文中的单词是“Normal”,而不是“Teacher”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的行为就是学生的规范,是学生效仿的榜样。身教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信念,自觉地把严谨的科学转化为自己的本领和技能。  

第一,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甚会影响学生一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感染学生。

虽然这种示范作用不一定能立竿见影,但能潜移默化。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率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  

第二,严于律己,勇于自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博识的教师也不可能事事精通,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教师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教师知错就改,勇于自责,也能给学生形成生动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正确和真理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修正中取得的。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  

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  

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多读书,读好书,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

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考研学生必备

一般来说,对于研究生入学而言,专业课常常有几道大的论述题(对法律专业来说还可能有案例分析题),这种论述题与教材上复习思考题往往不同,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这种论述题与现实生活或当前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有关,甚至要求你谈谈当前学术界就某个问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并做出你自己的分析。

要想在考研中获得高分,专业成绩是关键,要想专业课取得好成绩,读懂书、读透书又是其中之关键。由于目前考研强度加大,在公共课过关后专业课成绩的高低直接成为决定录取与否的关键,因为一般来说公共课的成绩差距不易拉开,而专业课的成绩则可能差距较大。

至于专业课考试,不同的招生单位有不同的题型结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考查的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考查考生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可以通过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题型来考查。这一部分的分值一般不会太高,通常不超过50%;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这一部分题目得分难度不大;第二部分是基本理论知识的运用考查。

所以考生一是要将课本读懂,读透,二是在读教材时要反思,要联系实际,要与当前学术界的理论,最新的科研成果联系起来。读懂、读透教材及相关资料后应该研究真题,历年的试题在研究生考试中也是意义非凡。

提示:试试"← →"键可实现快速翻页